LP:论定而不盖棺
LP在遭遇CD后短短几年就退出主流音像市场,显然有唱片公司在商业考量上的目的,而CD在容量体积比上的优势,也是促使消费者作出最好取舍的重要原因,相比LP,MC却能够多延续10年的香火,说明大众消费者对方便和容量的要求,再一次重于对音质的要求。CD一统天下后,唱片商除了继续以数字化的新录用抢占市场之外,还大量翻录LP时代的模拟录音,而原有的LP用家,遭受到软体和播放器材相继停产的打击。在1990年代的中期,CD进入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了将近10年,直到较其更方便的压缩模式MP3及其播放器开始抢占市场为止。
LP似乎将要和它的前身SP一样,进入古董店了,但它却成功地避免了SP的命运。在严谨的,对于声音品质有高要求的音乐爱好者那里,LP从来没有失去过自己的地盘。出于某些尚无法考证的原因,大部分音乐爱好者(尤其是那些以聆听古典音乐为主的)仍然觉得LP是最好的音源载体。同时,在体验过早期CD干燥僵硬的音色后,ADD(以模拟母带转录的数字格式)比DDD(纯数字格式)给予听众圆润愉快的感觉,很快给唱片公司以启示——不久他们就开始以追求温暖宜人的模拟音色为招揽——Decca,RCA开始发行它们的第一批用高比特数码转换方式录制的翻版CD。
这是促使LP在小范围内复兴的一个重要信号。在越来越多的模拟录音被翻录到CD上之后,人们得以有机会将原来的LP版本与之比较。对于那些以流行音乐为主要聆听对象的听众而言,情况还不显得那么严重;而古典音乐听众则轻易地发现CD根本无法完整地展示出这些模拟录音的本来面目,由于混音工程师的理念不同,有的模拟录音几乎完全失去了原来LP上的音色,而代之以无比僵硬的色调以及细瘦的音场,这在DGG发行的“画廊系列”CD中的情况特别严重,这个系列的早期品种,有LP和CD2个版本,同样采用了数字混音母带,即便如此,LP在音色上的表现还是要强于CD。
之所以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除了数字混音技术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外,还在于载体的不同。CD采用的数字编码播放技术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和缺陷,而LP正是靠着CD的缺陷继续存在下去。如果撇开技术数据的比较,以同样的唱片在同一系统上播放2小时,毫无疑问CD会造成一定的聆听疲劳感,而LP则要好得多。或许CD要比LP更忠实地记录了所录制对象的声音,但在取悦听众上,则无疑要输给LP。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很多人总是对自己的高价CD播放系统感到不满,花大钱去购置解码器,以期获得更接近于LP的音色;也有更多人不断地更换CD播放机,以期达到同样目的。可惜的是他们只是被CD的技术数据所迷惑,而不能去相信自己的耳朵。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曾听过LP,在无从比较之下,CD依然成为主流的音源载体,但是很多人在聆听过(哪怕是一般的平价配置)LP系统后,很快就将它纳入到自己的音源配置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丢弃CD,因为始终存在着片源的问题,在目前的市场上CD是垂手可得,而LP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地区,但情况正在改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