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和早期高保真录音技术

真正奠定LP主流播放媒体的地位,既不是在转速之争时,也不是和SP的音质比拼,而是结合了高保真录音的概念之后。高保真录音的滥觞始于1920年代,电子录音和麦克风问世后,有声电影的诞生对录音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二战甫一告终,以下三方面的技术提升,决定了高保真录音(High Fidelity-HI-FI)的尺度:

——高灵敏度的开盘式磁带录音机的使用(1947年米高梅公司率先采用);
——比调幅广播音质更好的调频广播的出现(1941年开始商业性播出);
——放大机的频率更宽广、输出功率更大,麦克风的灵敏度更高

以上三方面中的后二者无疑需要更准确清晰的录音技术来匹配,从1920年代的早期电子录音到1930年代频宽有限但清晰度增加的电影声带录制系统,再到调频广播的出现,作为录音工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保真度和频率响应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其实德国在战时以德律风根公司(Telefunken)为基地,基本普及了磁带录音机的使用,虽然很大部分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这和同时期英国Decca公司为军方的雷达系统提供高灵敏度录音技术一样,客观上都为高保真录音技术的成熟打下了基础。

 高保真录音的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忠实地还原声音的各种特性,就像早期电影使用无法变焦的镜头拍摄,而后进化到可变焦镜头、广角镜头拍摄一样,改善声音在音场中的纵度、深度以及声音本身录制后的失真度。这样一来,以简陋的电子录音甚至更早(也是更糟)的机械录音的音源,显然不能适合技术的进步了。早期录音以人声和小提琴最多,钢琴次之,大型乐队更少,就无疑是受限于技术水平。

由于各家唱片公司都采用不同的高保真录音设备,很难界定何时是HI-FI的确切运用之时,按照目前所有资料,1931年RCA就以自己的电影声带录制系统录制过高保真的SP(22900系列和24000系列),但在糟糕的78转重播系统上,听众得到的是一片吵杂的噪音和模糊不清的声音,RCA到1934年就中止了此类尝试。
1947年平·克劳斯贝(Bing Crosby)在好莱坞米高梅公司的录音室和工程师姆林(Jack Mullin, 1913-1999)相遇,姆林向这位歌曲大王展示了远较1930年代先进的磁带录音系统,克劳斯贝当下决定以这个系统预录节目的电台播出带,他向一个当地的电器公司Ampex投资5万美元,让姆林改造这个系统,使之能够商业化。姆林成了克劳斯贝的首席录音师,后者也美国成为第一个以高保真系统录制唱片的艺术家。1948年Ampex公司制造出第一部高保真录音机(200型),由此拉开发烧音响史的大幕。

Ampex200磁带录音机的广告,上书:“了不起的新设备录制克劳斯贝之声”。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意味着听众安坐家中就能获得近似于在音乐厅中般的享受。大编制的管弦乐曲中的各个声部,那怕只是声响微弱的大管或长笛,以HI-FI系统录制后,都听得清清楚楚;SP时代经常用钢琴或者小乐队取代的歌剧中的合唱团,也终于以作曲家指示的编制演唱,而不再被阉割;至于单件乐器和人声,则失真度更低,更富于质感;早期电子录音根本无法收录的一些现场的细节,都可以历历在耳。以HI-FI系统录制的音乐,压制在背景噪声巨大,放唱时间有限的SP上,自然就像用黑白电视机收看彩色电视节目一样别扭,从此SP走向没落,而数年后立体声录音技术的出现,彻底宣告了LP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