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LP的黄金时代

在石油危机来临之前,西方一片荣景,进入战后的经济大发展时期。LP搭上这班顺风车,自然如虎添翼;而更重要的是,此刻正是录音术发明后第一代老大师硕果仅寸,但第二代健将风头正健之时。以指挥家为例,富尔特文格勒和库塞维茨基赶上了LP时代,但没有留下立体声录音;而托斯卡尼尼则在生命最后几年里留下了虽然是单声道,但质量相当不错的LP制作,况且还尝试了立体声录音(见前文)。而立体声录音正式投入运用时,相当一部分大师还健在,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幸事,他们中有很多人留下了优秀的早期立体声录音后,就去世了,如罗金斯基(1958年去世)、贝奴姆(1959年去世)、比彻姆(1961年去世)、莱纳和弗烈克赛(1963年去世)等。相比20年后数字录音时代大师凋零的情况,这时堪称LP的黄金时代。

各大唱片公司争相与知名指挥家和演奏家们签约,只要是那时能够拿到大唱片公司合约的,在日后基本上都成为新一代大师。运用立体声技术的先锋RCA除了莱纳,又将指挥家明希、莱茵斯多夫、费德勒;钢琴家鲁宾斯坦、霍洛维茨、克莱本;小提琴家海菲兹;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单簧管演奏家古德曼纳入专属艺术家之列;CBS旗下则拥有指挥家赛尔、奥曼第、伯恩斯坦;小提琴家斯特恩;钢琴家古尔德;在LP早期竞争中持保守态度的HMV(EMI的前身)则再也不愿意错过这个良机,在著名的录音制作人瓦尔特·莱格(Walter Legge)的策划下,除了请来指挥家克伦佩勒外,又延续与卡拉扬和爱乐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的录音合同;再加上其他指挥家如比彻姆、鲍尔特、萨金特、朱里尼的加盟,使得HMV拥有所有大品牌中最豪华的指挥家阵容。

而后起之秀也不甘示弱。DGG在单声道LP时代即快速拓展,以德国本土艺术家和乐团为基础而苦心经营,1959年又成功获得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和录音合约,成功从HMV处“挖角”,而且在制作质量上有后来居上之势;单声道时代的签约指挥家弗烈克赛、约夫姆、伯姆;钢琴家肯普夫;小提琴家施奈德汉、费拉斯等都在立体声时代继续大显身手。HMV在英国还遭遇到Decca的有力竞争,单声道立体声早期Decca的录音水准即超越了较为保守的HMV,而在艺术家和乐团的竞争中,Decca和HMV几乎就是短兵相接了,在1960年后与Decca的签约者中,有很多都已经和HMV有了合约,如指挥家鲍尔特、卡拉扬;乐团如伦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更对HMV构成威胁的是,Decca开始涉足前者的“禁地”歌剧录音。

Decca首席录音师Kenneth Wilkinson和指挥家Sir Malcolm Sargent在录音现场

其实HMV早在1956年就完成第一个立体声歌剧全剧录音《波西米亚人》(比彻姆指挥)后,但不知何故却继续部分的使用单声道录制歌剧达3年之久,其中还包括卡拉丝的很多歌剧全剧录音,以至于1961年HMV终于采用立体声重录《诺尔玛》的时候,卡拉丝的嗓音已经风华不再,她的最拿手的《圣洁的月光》(《诺尔玛》里最出名的咏叹调)还是1953年的单声道版本。

而Decca却颇有心机地开始立体声歌剧的系统性工程:1955年他们的团队在罗马完成了第一个立体声歌剧全剧录音——《图兰多》(埃雷德指挥);而后即开始以立体声方式重录很多单声道时代的经典版本,其中很多都是由苔巴尔第主演的,到1961-1962年,Decca已经拥有差不多所有著名的意大利歌剧的立体声全剧版本,并以1958年索尔蒂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完成的《莱茵的黄金》为开端,录制录音史上第一套立体声《尼伯龙根指环》全集。

此时HMV觉察自家后院起火,连忙以施瓦茨科普芙和卡拉扬为主要班底,用立体声方式录制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以及一系列维也纳轻歌剧唱片回敬,但由于HMV决策层不愿意立刻录制立体声版威尔弟和普契尼歌剧唱片,以免影响卡拉丝单声道版的销路,因此Decca凭借苔巴尔第的立体声普契尼套装LP,顺利地将原先HMV的一部分市场纳入自己囊中,自此歌剧LP市场基本上由HMV,Decca和RCA三分天下。

当然在大厂牌频繁交手的时候,中小厂牌也没闲着。Philips唱片公司的录音重心分别放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和法国拉穆鲁音乐会管弦乐团上,前者由荷兰大指挥家贝奴姆完成一系列浪漫主义和印象派作曲家的作品录音,在贝奴姆去世后,则由海廷克接任并成为Philips所有签约指挥家中最重要的一位;后者则邀请俄罗斯指挥家马克维奇指挥更热门的管弦乐曲目;同时Philips也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室内乐和钢琴独奏录音项目,主要参与者包括小提琴家格路米欧和哈斯基尔,由此奠定Philips在录制室内乐和钢琴作品上的显赫地位。

美国方面Capitol公司力邀指挥大王斯托科夫斯基加盟,录制了将近20张立体声LP,畅销一时;Mercury则请多拉蒂和帕莱(Parry)两位指挥家分别在明尼阿波里斯和底特律大量录制立体声LP;另一个厂牌VOX也自LP时代开始冒起,他们的大本营设在犹他州,以阿布拉尼瓦尔和犹他州交响乐团为中心,曲目侧重于交响乐,进入60年代后则将一半精力用于钢琴独奏作品(布伦德尔在和Philips签约前,为VOX留下大约50张LP的录音)和冷门管弦乐曲的录制。

欧洲的中小品牌则更具有民族色彩。1953年Erato唱片公司成立,成为法国第一唱片品牌;1958年则有Harmonia Mundi成为法国另一个独具特色的唱片品牌;在意大利,由于版权法规相当不健全,较难有大型的唱片公司,在此时只有卡拉丝首次签约的Cetra稍稍有名;而此时东欧国家却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国营唱片公司,捷克斯洛伐克的Supraphon早在战前就已创建,是其中水准较高者;民主德国则有VEB;匈牙利有Hungraton;波兰则为MUZA;而苏联的全国性唱片公司则要到1964年才整合完毕,起名为“旋律”(Μелодия)。